最新问题
-
为什么脑梗容易二次发作防? ( 男 63)
脑梗是一种脑部疾病,又叫做缺血性脑卒中,占全部脑卒中的80%以上,主要是因为脑部血液供应障碍,缺血、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。脑梗具有五高特点,包括发病率高、复发率高、致残率高、死亡率高、经济负担高。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说说其中一高——复发率高。为什么脑梗容易二次发作?在临床上,很多脑梗患者会多次发生脑梗,据临床数据显示,脑梗患者一年内复发率可以达到30%,五年内的复发率可以达到50%。为什么脑梗容易复发呢?1、病理基础还在,没有严重控制基础疾病:脑梗的病理基础包括动脉粥样硬化、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高粘稠血症、糖尿病等等,即使脑梗治愈了,也仅仅是症状消失了,但是导致脑梗发作的病理基础还在。如果不积极治疗这些疾病的话,脑梗还可能再次发作。2、不良的生活习惯:脑梗的复发和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,如果经常高脂肪、高热量、高胆固醇、高盐饮食,同时还有抽烟酗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,会升高血液粘稠度和血脂,加重血管内膜增伤,并能引起小血管收缩,容易诱发脑梗。3、多度劳累、缺乏休息:劳累过度或休息不好易引起血压波动或血液动力学改变,从而引起脑血栓形成,导致脑梗复发。4、受凉:寒冷刺激不仅可引起小血管收缩,还可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,易诱发脑梗塞。所以冬春季节是脑梗发作的高峰时期。5、情绪激动:暴喜、暴怒、忧虑等情绪也可能造成脑梗突发。如何预防脑梗复发?脑梗每复发一次,病情就会加重一次,而且患者的生命会受到威胁。那么,该如何预防脑梗复发呢?其实,通过前面的论述,大家已经明白了,我们再来详细说一说。1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:抽烟、酗酒、熬夜等不良的生活习惯要纠正。2、按时服用药物: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,切勿擅自随意增减药物、停药。3、合理膳食:少吃高脂肪、高热量、高胆固醇的食物,少盐少糖,多吃蔬菜水果,适当吃些粗粮,适量喝些牛奶,吃些豆制品,补充优质蛋白。4、适当运动: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,也是预防脑梗发作的有效方式之一。通过运动能够促进心肺功能的提高,改善全身血液循环,从而给大脑带去更充足的血液和氧气。5、定期复查:定期到医院复查血常规、尿常规、便常规、血糖、血脂、肝肾功能、肌酸激酶、同型半胱氨酸等项目,如果脑梗死发病时检查发现有脑血管狭窄,建议每年要检查一次脑动脉CT或者脑动脉核磁。6、其他:注意天气变化,就是增减衣物,避免着凉感冒;保持良好的心态,平时保持情绪稳定,尽量避免生气、激动等不良情绪。
-
肠胃功能紊乱的症状有哪些? ( 男 39)
肠胃功能紊乱,一般叫做胃肠功能紊乱,也称为胃肠神经官能症,属于胃肠疾病,很常见,虽然算不上什么大病,但是却让人很头疼,很多人在医院做了各种检查,就是查不出异常,但是不舒服的症状却一直在影响着生活。胃肠功能紊乱的病因胃肠功能紊乱不是消化系统的器质性病变,即经过检查并未发现消化道有实质性脏器病变,但患者存在经常性腹痛、腹泻等不适症状。这个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,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,研究表明,胃肠功能紊乱和生物因素、心理变化、社会因素、饮食因素等多重因素有关。1、精神因素:精神因素是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的主要诱因,如紧张、焦虑、抑郁、忧伤、烦躁等不良情绪可以通过大脑皮层导致下丘脑功能紊乱,从而影响胃肠功能的正常运行,进而导致胃肠道的功能障碍。2、饮食因素:饮食因素主要表现为饮食不规律,饮食结构不合理。一日三餐不按时,经常饥一顿饱一顿,造成胃的蠕动功能紊乱,进而使胃壁内的神经丛功能亢进,促进胃酸分泌,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胃炎或胃溃疡等胃肠道疾病。饮食结构不合理,挑食、偏食等都可能引起胃肠功能紊乱。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胃肠功能紊乱的起病以肠道症状为主,如反酸、嗳气、厌食、恶心、呕吐、剑突下灼热感、食后饱胀、上腹不适或疼痛,每遇情绪变化则症状加重,腹痛在进食或喝冷饮后有时会加重,在排便、排气、灌肠后减轻。有些患者伴有排便不畅或排便次数增加,粪便可干可稀。胃肠功能紊乱起病大多缓慢,病程常经年累月,呈持续性或有反复发作。胃肠功能紊乱好发人群1、青春期少年以及月经期、哺乳期、更年期的女性:由于内分泌功能的变化,容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。2、脑力劳动者如机关干部、科研人员、公司职员、学生等,与一般体力劳动者相比,工作和心理压力大,经常加班、生活无规律、熬夜,容易发生胃肠功能紊乱。3、性格内向、追求完美、敏感多疑、争强好胜、自我中心感强、过分关注自身、容易被暗示、看负面多看正面少、胆小易紧张等的人情绪易波动,胃肠更易受影响。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1、正确认识疾病:胃肠功能紊乱容易反复,不易好转,但是它并不是器质性的疾病问题,不要过分担心病情。2、去除病因:胃肠功能紊乱主要靠的是保养,去除诱因是治疗的主要手段,包括:注意饮食、不要受凉、劳逸结合、保证睡眠、良好情绪等。3、药物治疗:药物只是辅助治疗,当患者的胃肠道症状较为明显时,可以适当应用药物来对症治疗。4、定期复查:去正规医院定期复查,如果出现消瘦、贫血、乏力、出血等表现应及时检查和复查。
-
脑萎缩一般多大年龄会出现?该注意什么? ( 男 65)
脑萎缩在病理上表现为脑组织体积缩小,细胞数量减少,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扩大。其实,脑萎缩并不是一种疾病,而是一种症状,遗传、脑外伤、中毒、脑血管畸形、脑部肿瘤、脑动脉硬化等,任何可以改变脑部血液循环,导致脑组织长期慢性缺血的疾病,都有可能导致脑萎缩,这种属于病理性脑萎缩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大脑逐渐退化,老年人容易出现脑萎缩,也就是生理性脑萎缩。脑萎缩的症状脑萎缩严重程度不同,症状也有所不同。1、脑萎缩早期阶段:患者主要表现为轻度的认知障碍,经常忘事,反应比较迟钝,并伴有头晕、头疼、失眠、嗜睡、焦虑等症状。2、脑萎缩轻、中度阶段:脑萎缩患者的认知障碍加重,比如忘记居住地址,不记得回家的路,丢三落四,有些话说完就忘,思维呈片断性,动作变得迟缓等;3、脑萎缩晚期阶段:患者的认知障碍进一步加重,记忆力明显下降,不记得以往发生的事和近期发生的事,不认识家人,不记得自己的名字,运动失调,走路不稳,不能自主穿衣,甚至是大小便失禁,不能主动进食,生活完全不能自理,需要专人陪护。脑萎缩的治疗生理性脑萎缩,也就是由于衰老导致的脑萎缩,没有有效的治疗的方法,只能延缓疾病的进程,但是大家也不要过分担心,生理性脑萎缩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寿命,只是生活质量会逐渐下降;病理性脑萎缩可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,避免脑组织进一步萎缩,但是很难实现逆转和治愈。脑萎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事项:1、保持心情舒畅,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,避免情绪激动;2、坚持脑力锻炼,如看书、下棋、学习等,培养兴趣爱好;3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家庭融洽,家人要对患者有足够的耐心;4、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,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新陈代谢;5、科学饮食,保证营养供给充足,少食辛辣、腌制、烟熏等食物;6、戒除抽烟、酗酒等不良嗜好;7、保证充足的睡眠,不要熬夜,适当午休;8、如瘫痪卧床,家属应加强护理,注意卫生,定期翻身,避免褥疮发生。很多人把脑萎缩和老年痴呆混为一谈,其实这两者是不同的,老年痴呆以记忆力减退、认知功能衰退、精神症状为主。脑萎缩属于脑结构改变,萎缩部位因人而异,如果萎缩的部位刚好是记忆区的部位,这时就和老年痴呆达到了一个很相似的病程发展过程。
-
为什么老人的压差那么大?如何控制? ( 男 62)
大家都知道,在测量血压的时候,会有两个值,高的值收缩压,俗称高压;低的值是舒张压,俗称低压。我们把高压和低压的差值称为压差。一般来说,压差的正常范围是20~60mmHg,平均值为40mmHg,如果压差小于20mmHg,就属于压差减小,如果压差大于60mmHg,就属于压差增大。有很多老年朋友存在压差增大的情况。为什么老人的压差那么大?多数情况下,老年人出现压差增大的问题,是由于动脉硬化导致的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身体逐渐衰老,血管老化,再加上一些危险因素的影响,如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、高尿酸、抽烟酗酒等,都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,加速血管的硬化,使得血管的弹性变差,回弹功能减弱,舒张压就会降低,如果本身就有高血压的问题,收缩压会升高,如此一来,舒张压和收缩压的差值会增大。除此之外,还有很多病因也会导致压差增大,如甲状腺功能亢进、严重的贫血,以及心脏方面的疾病,主要是见于风湿性心脏病、先天性心脏病、高血压心脏病、心脏瓣膜病、严重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、严重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等。压差增大有什么危害?脉压差可不仅仅表现在数字上,它的危害不容小觑,主要包括:1、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:在收缩压增高的情况下,心室收缩末期压力增加,心室压力负荷过重,导致心室肥大和心肌氧耗量增加,增加冠心病、心梗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。2、冠心病死亡率增加:舒张压的降低会减少冠状动脉的灌注压(指直接对心肌进行灌注的压力),增大心肌缺血和梗死的危险性,特别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情况下。3、导致左心室肥厚和心力衰竭:大动脉顺应性是左心室后负荷的主要决定因素,顺应性减退导致左心室收缩时室壁压力增加,使左心室代偿性肥厚。左心室肥厚会进一步导致心室舒张障碍,造成心脏泵血功能减退,从而导致心力衰竭。4、诱发脑出血:脉压差增大后会增加对血管的牵拉,如果患者存在动脉硬化,血管壁弹性下降,容易断裂,易发展成动脉瘤,导致血管破裂,诱发脑出血。一旦发现脉压差增大的情况,应该就是就诊,查明病因,积极治疗原发疾病,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降压药。
-
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真的要吃一辈子吗? ( 男 58)
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都是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,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常用的一类药物,很多患者都需要服用。但是,在具体应用的时候却因人而异,有些患者同时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,有些患者单独服用阿司匹林,有些患者则单独服用氯吡格雷。那么,什么时候需要单独服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呢?什么时候需要同时服用这两种药物呢?需要吃多长时间呢?下面,我们来详细聊聊这些问题。先来认识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区别1、应用年限不同:阿司匹林是一款老药,有着上百年的历史,即使在抵抗血小板凝集方面的应用,也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了;氯吡格雷是新型的药物,1998年上市,临床应用约20年左右的时间。2、作用原理不同: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机理在于抑制血栓素A2的合成,从而达到抵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;氯吡格雷的主要作用机理在于竞争性的与血小板的ADP受体结合,从而减少血小板的聚集作用。也就是说,两种药物的作用结果相同,却是从不同的作用机理抵抗血小板的凝集。3、副作用发生风险不同: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,都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风险,和阿司匹林相比,氯吡格雷引起消化道出血风险更小一些,主要是因为阿司匹林对胃肠道具有一定的刺激性,而且其作用机理还导致了胃部前列腺素合成的减少,而前列腺素是维护胃黏膜健康和正常血流的重要物质,因此,阿司匹林引起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是多方面的。当然,氯吡格雷也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,只是风险更小一些。什么时候首选阿司匹林?目前,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方面仍然是“霸主”地位,不论是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,在没有特殊情况的前提下,都应该首选阿司匹林。1、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首选阿司匹林:所谓的一级预防,就是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就采取干预措施,预防疾病的发生。针对心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,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。临床上有一套风险评估体系,能预测未来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(ASCVD)发生风险,年龄在40~70岁之前且风险≥10%的人群,要服用阿司匹林。2、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首选阿司匹林:所谓的二级预防,就是在已经发生心血管疾病之后采取措施,延缓疾病的发展,降低病死率,提高患者生活质量。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具体适应症主要包括:慢性稳定型心绞痛;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;急性心肌梗死;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;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;外周动脉疾病;缺血性卒中;短暂性脑缺血发作;生物瓣膜置换术后;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等。什么时候不能用阿司匹林,可以考虑氯吡格雷?如果存在阿司匹林禁忌症、不耐受阿司匹林、阿司匹林抵抗等情况,不能服用阿司匹林时,可以考虑用氯吡格雷等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替代用药。什么时候将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应用?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不同,从两种不同途径发挥出抗血小板的作用,在联合应用时可以产生作用相加的协同效应,我们称之为“双抗”。对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极危人群,以及支架术后的患者,体内的血小板处于高凝状态,所以需要采用“双抗”的方式来抑制血小板的活性,可以采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组合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需要吃一辈子吗?这个需要看具体情况,如果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,抗血小板药物是需要长期服用的;如果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,在服用一段时间后,危险因素减少了,如血压控制稳定、血糖控制良好、戒烟戒酒、血脂控制良好等,需要重新评估ASCVD发生风险,如果风险小于10%,可以停用抗血小板药物。需要注意的是,不管是服用阿司匹林还是氯吡格雷,或者是双药联合服用,患者都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、便常规、尿常规、凝血等项目,以便于及时发现异常,调整用药方案,避免严重副作用的发生。